个人藏品
赏墨斋 » 所有作品 » 个人藏品 » 青年才俊郑伯象先生精彩书法作品《驺虞悦喜》

青年才俊郑伯象先生精彩书法作品《驺虞悦喜》

作品简介:青年才俊郑伯象先生精彩书法作品《驺虞悦喜》
作品尺寸:135*35
0
我要询价
作品描述

郑伯象书法

郑伯象书法

郑伯象,侃庵,江西赣州人,2006年后游居北京。常年从事艺术品鉴赏、金石学研究。近年参与出版策划、图书设计等工作。

 家 点 评 

字字有源头,勤加练习必有所成。

--已故诗人、学者、书法家周退密先生

 

伯象兄,寄来的书和书法都已收到,图书装帧精美,书法有文人气。我不懂书法,只是对词家、藏书家的墨迹看得多一些,也是研究需求。兄的字和他们的字一样,有学养,很安静。伯象兄尚年轻,又能写文章,难能可贵。务必坚持。

--已故版本学家、语言学家杨成凯先生

 

金声玉振!

--水墨画家刘丹先生

 

郑君伯象,少年好古,潜心搜罗古籍、碑帖、印谱。其书上溯秦权汉简、吉金乐石,下学清代金石学家,涉猎既广,汲取尤精。时有厚朴、奇古、潇散、静穆之姿。非斤斤于枝微末节而取其意象气息。不拘泥于琐屑形貌而趋其方向大势。博雅君子好古之徒可有同感乎!

--吴子复之子、书画家吴瑾先生

 

伯象兄五体兼擅,长于篆隶。所书石鼓、汉隶柔中有刚,古雅可观。诏版、行书及宗曼生诸体,笔法险劲,斩截处时有汉凿印意,别饶佳趣。

--书法家、篆刻家梁晓庄先生

 

四体皆备,笔涉古今。

--黄牧甫研究专家,篆刻收藏家黄耀忠先生

 

侃庵兄书法的气格特别近似谢玉岑,苍朴老辣,又有文气滋养,遂能脱俗。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书法篆刻史学者王家葵先生

 

侃盦兄无论临作还是创作,拟意还是自运,都能切实的体会到他所追求的趣味。笔下可见秦诏、汉简外,尚有伊墨卿、莫郘亭、陈曼生、俞曲园、吴缶翁、张伯英、弘一,取法即见旨趣。外在的一些细节,则完全是个人的偏好和习惯。若论多学,我自觉弗如。

--金石学家、书法家鲁九喜先生

 

郑侃庵兄,博学广识,学问极好。相识有年,多有往来。于翰事似不甚留心,少有书作。然每作辄必有所繫,既不缚于点划形态,又皆从古人神韵中来,不染时风俗气,文质彬彬,俨然有一种风范,可谓真解书者。

--诗人、书法家董倚桥先生

 

与侃庵兄相识十多年了,当时一家出版社计划给我出《谁堂印景》,他帮着我设计,通过邮件往来,他的邮件总是很长,文笔也妙,陆续又发给我一些他的散文,民国文人的路数,有味道,我建议他积攒起来出本集子。印景没出成,他的散文不知是否还在坚持?这两年,侃庵写字又多起来,大多以隶书示人,一看就觉得亲近,大概同我的隶书审美取向比较接近吧。虽然看不出具体师法什么碑取法哪一家,但总能看到有清一代到民国一些名家的影子,那种似曾相识又不可名状的旧气,如同他文字中流露出来的气质完全一致。书家,我总认为,有一类不是纯靠临帖出来,而是靠着其他方面的滋养而生长成的。董桥先生所说的养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侃庵兄应当属于这一类。

--篆刻家、书法家吴汥涌先生

 

云中白鹤,江上清风;纸得其书,字得其所。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南江涛先生

 

侃庵兄日课,大字痛快,小字沉着。日见精彩,愈见“悟道”,己上层楼。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孟刚先生

 

写字并非难事,我平时也喜欢写写,有时间也看看字帖,书法集,古人今人的都有。看到好的,自然想去学习,想去追摹,可又不是那么简单容易。侃庵兄笔下就有我心里追求的东西,可是我写不出来。与侃庵兄相识十多年了,看他的字不过近几年的事,我觉得写字大多时候还要靠天赋,靠学识,靠积累,前人有一对联:“吉金乐石有真好,读书校碑无俗情”,移赠侃庵,未知得当否?

--文士谭然先生

 

侃庵兄其书,得金石古厚之质,兼有汪洋奇逸之气,盖治学在金石与诗文之间,故能合于古意,而常能别出己意者也。作书似古人而不似古人,最是可贵。

--故宫博物院熊长云先生

 

侃庵兄以编书著书闻世,书名不显,然笔底自有一番风雷,让人惊叹。想来也不奇怪,毕竟书法以文字为书写载体的,常年编书的人,定能知其三味,所书自然高人一头。联语的编排、字体的选择、用笔的收放,都是需要相当的书外功夫的。正是侃庵对文字的打磨功夫,才使他的书作既温婉可亲,又万象森罗,不为纸笔所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艺术史学者张翀先生

 

侃庵兄以搜聚古物、研求古典为职志,多年浸淫其间,又兼聪慧善学,触类旁通,因而下笔深得古意,尤具一种狷介昂扬的气度,良可欣佩。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谷卿先生

 

诸体融通,时见天趣,其中一种高古雄浑,令人心眼一新。

--作家、书法家戴新伟先生

 

把字写工稳不难,只要花够功夫就行。若要写出自身独特的面貌,却又不全在功夫,需要不断的思考与尝试,侃庵兄的实践让我看到了书法艺术的丰富性。

--碑帖版本学者、中贸圣佳古籍部朱嘉荣先生

 

我与侃庵先生只有隔屏呼取尽余杯之谊,未曾一面,然知其用功于典校辑书、诗律严整、亦以鉴藏金石碑帖称著,可知其笔底自俱清晖。我以为写字有极简单的一面,便是要试图找到取法与技法的切合点,但这又须因人而异、因人而宜。如同人事物我,贵在自知、难在自适。世虽浮木者众,我想侃庵先生已然找到了自己的C位。

--书法家、篆刻家曹佑福先生

留言咨询
提交留言 (* 为必填项目)
* 姓名
* 内容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