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学者孔凡章先生致徐续先生信札
- 作品简介:著名学者孔凡章先生致徐续先生信札
- 我要询价
追忆中央文史研究馆员、诗人孔凡章先生
http://www.hljnews.cn 2012-09-18 08:45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1994年8月,中央统战部领导为朱家溍、秦岭云、王世襄、黄均、孔凡章(前排左三)5位馆员祝寿。
孔凡章先生号礼南,1914年5月生于成都,1999年9月逝世于北京。他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华诗词事业贡献卓著的诗词大家。
一、诗词是他心中的“江山”
孔先生一生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作为围棋教练,拥有许多围棋弟子,包括他的女儿、我国第一位女围棋八段孔祥明;二是作为诗人,拥有许多诗词弟子,入室弟子如刘梦芙、魏新河、曹长河、王蛰堪、尽心,包括笔者本人等几十人之多,私淑弟子无数。以至有文论曰:“当是时也,河之北关之外以诗词鸣者,泰半出其门下”。
他把围棋的技艺传给独生女儿,却把诗词的技艺传授给众多弟子。这很有趣,因为这很容易使人想起传说中华第一个上古帝王尧,尧也是有两样东西:第一样也是围棋,第二样是他治下的江山。尧把围棋的技艺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却把江山传给了舜,于是后人附会说在尧心中,江山就是一枰棋。从这个角度讲,孔先生心中的江山就是诗词了。
先生临终口占七绝一首,这首诗既是他作为诗人向这个世界的诀别,也是他作为父亲向女儿的遗言和嘱咐:
未有涓埃报盛时,百年功过自家知。
孓然归去无长物,留得回舟四卷诗。
他从11岁开始写诗,享年85岁,一直写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他心中,四本诗集:《回舟集》、《回舟续集》、《回舟三集》、《回舟四集》,是他一生唯一“长物”,是诗词陪伴了他一生,诗词就是他心中的“江山”。
二、京城新“竹林七贤”
孔凡章先生1936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政治经济系,解放前在经济界谋生,雅好诗词和围棋,曾入围棋国手顾水如所创之中国围棋社,得顾先生无私真传,解放后入选成都市体委围棋教练,是蜀中围棋事业奠基人之一。十年浩劫之初,围棋被列为“四旧”,他曾在棋园当茶倌,在游泳池当守门人。后入选四川省围棋队教练,在取得骄人业绩后,于1979年在主教练职位退休,1982年赴京随女儿祥明一家居住,此后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诗词,日咏新声,整理旧作,广交诗友,传授诗学。
初到北京,先生很快结识了一批诗词高人,经常往来唱和的有六位:萧劳、马里千、魏石山、刘蘅如、杨俊选、吴柏森,萧老戏称此七人为“竹林七贤”。当时萧老年龄最高将近90,吴柏森60岁上下。七人皆有诗才,时通声气,频聚雅集。那时诗词在社会不受重视,一般人眼里,他们都是些“前朝遗老”,退休没事干的“闲人”,弄些平平仄仄,打发时光而已。当时除萧劳先生在河南老家出版一本诗词曲集外,其余六人都还没有结集付梓。刘蘅如先生手刻《康城十咏》送人,读之无不称好,我现在手头还有原件。他贵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其子贵为内阁部长,至今亦犹未闻其有诗集矣。他们那一代人不计名利,为诗词传承立下汗马功劳,是当之无愧的前贤尊者。相比时下满目装帧精美、内容乏善可陈,甚至格律平仄、狗屁不通的诗词出版物汗牛充栋,令人不胜唏嘘浩叹。
孔先生有个习惯,即见面、聚会必要作诗。他和吴柏森先生相隔两站地,两人聚会最多。吴先生对此道颇不以为然,说诗要有感而发,强作是作不出好诗的。但孔先生却乐此不疲说:“我这里是宴无好宴,会无好会,诗人见面就是要作诗”。随着结识的诗人越来越多,“七贤”队伍人事代谢,渐次更替,规模逐渐呈现扩大之势,孔门雅集日多,这个“门规”到他逝世都没变。
孔先生对诗词事业的挚爱无人可及,令人心生敬仰。凡是诗词爱好者,地无论南北,人不计尊卑,皆引为同道,或交游唱和,或悉心指点。他有一方“愿遍交天下诗人”闲章,还写下“十年京国惊回首,除却诗人不往来”诗句,足见其理念之坚。
三、文史馆是他最好的归宿
1987年2月,孔凡章先生在进京定居5年之际,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从此他有了一个绝佳平台,进入人生最快意阶段,随后更兼任馆员诗词组组长,其诗词作品也逐渐被社会认可,声望日隆。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的遴选,有着十分严格的条件。当年有人托毛主席介绍入馆,毛主席复信说“文史馆员条件颇严,我荐了几人,未被录用,未便再荐”,其严格由此可知。孔老乃一介布衣,非官非学,又属京外退休人员,竟能顺利入馆,若非诗词之助,不亦怪也哉!
当然仅靠诗词也是不够的,我揣摩孔先生入馆,定与两个人有关系:萧劳先生和吴空先生。前者已在之前入馆,后者当时正担任主持工作的副馆长,两位皆诗,必尽鼎力推荐之忱。当时馆内诗词力量不甚理想,有此高贤必得中枢延纳。以上分析并非无根据臆断,因为在此前孔萧相交甚密自不必说,孔入馆前即有《答吴空先生见赠即步原韵》诗一首,并加注“吴掌中央文史馆”。诗中还有“料得凤池春信早,梅花消息报樽前”句,可知二人早已开始唱和。
其实不管何人介绍,因何际遇,孔先生之入馆,确属实至名归。他任馆员12年,以极大热忱投入到诗词事业中,作为馆员诗词组组长,平时组织来馆诗词活动、外出采风、配合书画组创作、编辑《诗书画》丛刊中的诗词部分等等。他的年龄当时在馆员中还不算高,身体又很康健,诗词功底深厚,创作力十分旺盛,出色完成了馆里交给的许多工作任务。
由中央文史研究馆撰写并发布的《孔凡章先生生平》中,说“孔凡章先生一生热爱祖国,追求光明,为人正直,淡泊名利。他非常珍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一荣誉,只要馆里有工作,总是热情投入。他一直关心馆务建设,提出过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先生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所作的贡献,先生的高风亮节,将同他优美隽永的作品一道,永远流传于世”。
这是我自1985年10月到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工作以来,所读到的最富有文采、最富有感情色彩的一个生平。
四、“你们活着就是贡献”
孔老1987年入馆,出席了当年农历正月由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办公厅举办的参事馆员春节招待会,以及10月举办的中秋招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同志均出席并讲话。
仲勋同志曾长期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秘书长,与许多参事、馆员熟识,每次见面都直呼名字,谈笑风生。孔先生是第一次出席这样的聚会,听到仲勋同志讲话,感到十分亲切,很受鼓舞。
仲勋同志在正月聚会时,听到参事馆员们在各自岗位上出力献策,做出了很多成绩,十分高兴。他向参事馆员拜年时说:“大家多健在一天,就是多一份贡献”。10月5日中秋聚会,地点在紫金宾馆主楼大厅,仲勋同志致辞说:“值此中秋、国庆和党的十三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的聚会更有意义。在座的都是老朋友、老大哥、老大姐,你们保持健康就是对国家的贡献”。说完他又补充一句:“你们活着就是贡献!”他话音刚落,掌声和笑声响成一片。
参加完正月聚会,孔老一口气写出四首七律,抒发“吾生三阅国兴亡,霄汉今临日月光”、“不是乌衣王谢燕,一枝犹借上林栖”、“盛世无闻知陋学,华堂何幸礼群贤”之感慨。
中秋聚会,孔老又闻仲勋同志亲切话语,情不自禁,席间便赋诗二首:
窗曳轻罗漾锦芳,明轩济济聚冠裳。
文章无补人间老,廊庙关情语重长。
桂子飘香银汉静,菊花摇碧玉生香。
衰年报国今知矣,但葆顽躯寿且康。
新蟾流影照华筵,惟岳讴吟凤阁篇。
祝酒同登无量寿,赋诗相庆太平年。
北辰炳耀苍生望,南仲勋名赤县传。
伫见沧波澄海峡,江山明月两团圆。
这两首诗是专为响应仲勋同志致辞而作,把仲勋同志的关切称为“廊庙关情”,明确了要“衰年报国”,必须“但葆顽躯寿且康”。特别在诗中,特意巧妙将仲勋同志名字嵌入,以资纪念并表达崇敬之情。如今习孔皆已仙逝,再读此诗令人怅然!